-首先,它是每个人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谈论葡萄酒以及对它很在行,通常体现出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文化水平,谈论的技巧也能够用同样的方式理解;在行通常意味着一定的“讲究”和出色的文化修养。
-
其次,葡萄酒是产地国文化遗产中很主要的一部分,是通过她的国民来延伸的。
但是,别忘了一些国家,例如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或者意大利,他们为了发展葡萄酒文化所做出的巨大工作,他们向消费者解释被誉为又一均衡食谱的“地中海食谱”的功效。事实上,这种食谱是由很多种食物组成(肉类、鱼类、水果和新鲜蔬菜、奶制品和谷物…)。在有节制的饮用下,葡萄酒被视为一种完整的、必需的、有益的食物(法兰西悖论)。一个不错的例子:西班牙国王把葡萄酒定义为一种包含酒精但非酒精类饮料的食物。
不管怎样,全世界的葡萄酒消费总量并没有和生产量以同样的节奏增长,因此产生了世界范围内的葡萄酒生产过量现象,为了避免中、远期此领域的某些葡萄酒企业倒闭,这种情况应该得到迅速解决。
“新世界”
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智利或者阿根廷等国家已经在最近几年里提高了他们的产量,并且他们已经懂得在世界市场上重新定位他们的产品。
这些在世界定位中扮演主要角色的葡萄酒,拥有一些要素和许多固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新世界”葡萄酒是易于了解和品尝的创新均衡产品。它们是在
“国际口味”支配的模式下加工制造而成。为了生产出一些完全符合消费者喜爱的产品,生产者会对市场消费趋势进行调研:标注的产地、浓度的高低等。在一些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相对不太成熟的国家里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那里加工者没有受到与产区有关的历史特征的影响,原产地控制命名的生产标准不是很严格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标准。
消费最多的葡萄酒是总是那些探求标准准则而被称之为“国际口味”的产品,也就是说,消费者习惯于停留在一定的味觉和嗅觉上。许多这种葡萄酒都是单一的品种,一方面这简化了感觉器官上对品种的辨别,另一方面它使金字塔式的记忆方式“国家-产地-种类-品牌”变得更加容易。
这样通过价格去选择产品很容易被接受。大多数情况下本地葡萄酒用于勾兑国际口味葡萄酒。当那些国际标准的葡萄酒已经拥有很牢固的品牌形象、并占据了可观的市场分额后,本地葡萄酒在以后一个阶段将被引进到国外市场。面对一些与国际口味的酒对比强烈的产品,这种尝试可以避免新产品被消费者拒绝。因此在两个时间段进军市场可以快速地赢得市场份额。
这些国家的尖端技术(例如品系选育、灌溉技术,甚至在一些国家每年有两季收获葡萄)以及不存在像葡萄种植和酿酒的监控机构等,都是使生产者拥有更大自由空间,在种植园就像在酒窖一样随意和自由。因此每个人都沿着他自己的准则来耕种、生产和培养葡萄酒。因此应该以盈利及商业准则为基础做出一些决定,而不是任何指标都没有,也没有法律来限制他的选择自由。
另外一个对“新世界”葡萄酒而言很重要的有利条件是价格。在欧洲,一公顷葡萄园比在智利、纳帕或者新西兰都要贵得多。这些国家的劳动力也相对便宜,并且葡萄园的发展规模和葡萄的收获都是机械化完成。这些都使生产成本显著地减少,这一点也体现在产品的最终价格上。
这一领域的企业实施的营销手段非常慎重,并且带有较强的进攻性,这是一个极有竞争力的因素。葡萄种植园一般属于一些大公司,他们依靠强大的投资作为支持。大规模生产也有利于分摊促销成本,不用以同样的价格来承受损失。针对一个细分市场投放大量有吸引力的广告,也使“新世界”葡萄酒抢先吸引了消费者,刺激了他们的第一次购买。然后,它们的质量和价格将会使消费者成为其忠实顾客。
|